n130024

标签: 自杀

【“解决日本老龄化的唯一办法是老年人集体自杀”】#日本专家建议老人自杀解决老龄化

【“解决日本老龄化的唯一办法是老年人集体自杀”】#日本专家建议老人自杀解决老龄化

【“解决日本老龄化的唯一办法是老年人集体自杀”】#日本专家建议老人自杀解决老龄化#成田悠辅是一名日本经济学家,毕业于麻省理工,在耶鲁大学当过助理教授。他在美国学术界籍籍无名,由于经常在日本的节目中针对日本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在该国国内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日本应对老龄化,唯一的解决办法不就是老年人集体自杀或者一起切腹自尽?”的极端观点是他在2021年的一档日本节目中提出的。日本新闻网站“J-CAST”透露,从4年前开始,成田就多次在节目中兜售他这一套理论。引发争议后,成田悠辅回应称,“集体自杀、一起切腹只是抽象的隐喻,我本应谨慎对待这些词的负面含义,所以经过反省,我不再使用这些说法了。”在另一档日本节目中,当一名学龄男孩要求成田详细阐述他的“集体切腹理论”时,成田向一群学生描述了恐怖电影《仲夏夜惊魂》(Midsommar)中的一幕,片中,一个瑞典邪教组织让其最年长的成员跳崖自杀,成田鼓吹,“很难回答这是好是坏,不过,如果你认为这是好的方式,那么或许你可以努力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成田还曾在谈及安乐死的话题时称,“将来(日本)可能会讨论强制执行(安乐死)。”成田的极端立场使其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众多粉丝,这些粉丝多是日本年轻人,他们认为自己的前程受到了“老人社会”的阻碍。
太惨了!2025年7月14日,乌军“史上首次”发动大规模自杀式无人机。40人斗争

太惨了!2025年7月14日,乌军“史上首次”发动大规模自杀式无人机。40人斗争

太惨了!2025年7月14日,乌军“史上首次”发动大规模自杀式无人机。40人斗争,两周仅剩三人,俄军提醒了中国!在众多国家以及组织的频繁干预下,俄乌冲突走向一个新的局势,整体局势越发的激烈。随着俄罗斯的猛烈进攻,从整体的战事上去看,俄罗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是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中,俄罗斯仍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俄罗斯虽然对乌克兰进行了猛烈的进攻,但乌克兰也对俄罗斯进行了强烈的反击。就在2025年7月14日的时候,根据媒体的报道。乌克兰军队“史上首次”,对俄罗斯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自杀式无人机以及使用了机器人部队。在这种机器的猛烈进攻下,俄军士兵向机器人部队无奈投降,随后由无人机押送俘虏。这件事情截止到目前,俄罗斯方面暂无任何的回应,但是根据网传的视频以及照片能够看出,整体的战势非常的惨烈。这一点,一位俄军士兵的透露也能够充分的辅佐。据他本人讲述,有一支40人的俄军不排兵,在经过两周的战斗之后仅剩下了三人。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俄军更是提醒了中国。作为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不管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明明两个国家的实力悬殊较大,这场军事冲突不该爆发那么长时间,但是这场冲突却持续那么长时间,跟背后无数个国家的干涉有关。就是因为有多国的干涉,所以冲突才能持续到现在。所以在与任何国家交往的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任何一场冲突的爆发,不仅再是单纯两个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而是多个国家。对此,您怎么看?(信息来源:乌军:“史上首次”,俄军士兵向机器人部队投降,随后由无人机押送俘虏。俄方暂无回应。-湖北日报)
如果她知道女儿会自杀,她也不会劝女儿忍忍了。婵妹跟她妈妈说,她想离婚,她妈妈问

如果她知道女儿会自杀,她也不会劝女儿忍忍了。婵妹跟她妈妈说,她想离婚,她妈妈问

如果她知道女儿会自杀,她也不会劝女儿忍忍了。婵妹跟她妈妈说,她想离婚,她妈妈问她为什么要离婚?婵妹是我爸爸堂弟的女儿。嫁在隔壁村。婵妹说,她老公出轨被她知道了,她说了老公几句,她老公不知悔改,还打了她一顿,这日子没法过了。婵妹的妈妈说,就这么点事也离婚?男人有哪个不出轨的?你爸爸以前不也出轨吗,你爸爸以前也打我,他生病了不也只有我照顾他,老了不也跟我在一起。我为了你们没离婚,现在一家人不也好好的吗?你离婚了,你的孩子怎么办?忍忍吧,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婵妹想想也是,离婚了孩子怎么办?离婚了自己就没家了。婵妹32岁那年,儿子的学费没钱交,她到处借钱。她的邻居问她,我这金耳环好不好看?金闪闪的戴在邻居的耳朵上,婵妹说好看,邻居说,是你老公花了2千多元买的。婵妹听了没什么表情。第二天早上婵妹做好早餐,儿子吃完早餐,把儿子送到学校,那是她最后一次送儿子上学,她回来就找了条绳子,吊死在堂屋中间。婵妹去世2年了,婵妹的妈妈经常自言自语说,婵妹怎么那么想不通,忍忍就过了,等孩子大了就好了。我在想,如果婵妹离婚,肯定不会死,和不来可以离婚,真没必要忍。现在离婚率高,是大家不愿意迁就。以前的人打死都不离婚。珍爱生命,自杀和离婚二选一,请选择后者。离了还能帮助孩子,死了,孩子就永远没有妈妈了#分享城市新鲜事#

#男孩错付车费轻生事件司机发声#【19岁男孩错付车费,索要无果后轻生,涉事司机首

#男孩错付车费轻生事件司机发声#【19岁男孩错付车费,索要无果后轻生,涉事司机首次发声】#司机称轻生男孩不是错付是变现#3月29日,郭富从上海虹桥火车站打车到浦东新区,付款时不慎将原本谈好的100元付成1010元,向司机留言索要和报警无果。郭富于4月3日晚与家人失联,4月6日凌晨在苏州穹窿山喝农药自杀。4月18日,死者哥哥郭伟委托律师起诉司机,要求其道歉并返还多付的车费。7月16日,案件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外高桥法庭开庭,司机缺席。当天,代理律师李律师告诉郭伟,法官要求补充证据。目前该案在等待再次开庭。7月31日,哥哥郭伟从律师处获悉,法院询问如果司机把钱给他们,能否撤诉。郭伟表示:“不可能,我必须要见到他人。”7月29日,记者电话联系到司机王铭(化名),谈话中,王铭否认网上对他不还钱的控诉。他的说法是,车费不是郭家亲属所称的100元,而是110元,他收到的1010元转账里,包含郭富下车前和他换的900元现金。此外,他在给法院“案沪通”的留言、以及与法院工作人员的通话中,均给出“套现”的说法。郭伟不认可王铭的表述,认为“根本不可能”,否则弟弟为何要留言索回、报警、最后自杀,“现在他觉得人死了,死无对证。”从3月29日郭富抵达上海至4月3日失联,他在上海与堂哥同住,堂哥也曾陪他就车费一事到派出所报警。7月31日,堂哥在微信上告诉郭伟:“他(郭富)浑身上下一块钱现金都没有。”郭家亲属说,过去两三个月,他们曾多次拨打司机王铭的电话,但只接通过一两次,提起多付钱的事,对方就挂了,后来总是“正在通话中”。截至目前,郭家亲属与司机王铭未曾见过面。对于郭家提出的道歉要求,王铭表示:“永远不可能,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我凭什么道歉?”(大河报)
过去三天里,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的袭击目标是连接伏尔加格勒和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军事及

过去三天里,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的袭击目标是连接伏尔加格勒和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军事及

过去三天里,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的袭击目标是连接伏尔加格勒和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军事及工业设施的铁路运输干线。除了28日夜无人机袭击了奥廖尔州的“双合”牵引变电站以及罗斯托夫州萨尔斯科的火车站,且一列载有军用物资的列车被击中,7月27日,乌克兰无人机还袭击了伏尔加格勒州茹托沃的另一座牵引变电站以及铁路信号控制大楼。此外,在顿涅茨克的马凯耶夫卡市,“柴基诺330”变电站也遭到了打击。综合所有信息来看,乌克兰方面正在对为俄罗斯武装部队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提供补给的铁路线展开系统性打击。不过,这并非上述地区唯一的铁路通道,因此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的打击目标名单很可能还会增加。
二战时期日本女人多疯狂,自杀逼丈夫上战场,主动要做慰安妇,一天伺候几十人,亲爹、

二战时期日本女人多疯狂,自杀逼丈夫上战场,主动要做慰安妇,一天伺候几十人,亲爹、

二战时期日本女人多疯狂,自杀逼丈夫上战场,主动要做慰安妇,一天伺候几十人,亲爹、丈夫竟引以为荣。她们的恶难以形容!1942年,日本东京,一名普通主妇在丈夫接到征兵令犹豫不决时,留下遗书自杀,只为逼他上战场。她死后,家人不仅不悲伤,反而称她为“烈女”,报纸大肆宣扬她的“忠诚”。这样的疯狂,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并非个例。从自杀逼夫参战,到主动做慰安妇一天伺候几十人,甚至亲爹丈夫引以为荣,这些极端行为让人瞠目结舌。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像一剂毒药,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里。政府通过学校、广播和宣传,把“为天皇献身”变成全民信条。女人被教育要做“贤妻良母”,她们的荣耀不是自己,而是丈夫和儿子为国牺牲。街头贴满“武运长久”的标语,广播里天天喊着“大东亚共荣”。在这种高压下,普通人根本没得选,尤其是女人,被推到战争的边缘,成了狂热的一部分。社会把她们塑造成战争机器的螺丝钉,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有些女人为了逼丈夫上战场,走上了绝路。比如1942年,东京一个叫井上千代子的主妇,听说丈夫不想应征,直接写下遗书自杀。她在信里说:“你不去,我死给你看。”丈夫最终扛不住压力上了战场,而她的死被宣传成“爱国典范”。还有更离谱的,1944年九州,一个女人听说丈夫想逃兵役,直接举报他,结果丈夫被枪毙,她却被邻里称赞“忠义”。这些事听着像疯了,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女人不逼男人上战场,自己家就抬不起头。更让人寒心的是慰安妇的事。不少女人被动员甚至主动报名,去慰安所“服务”士兵。资料显示,一个慰安妇一天得接待20到30个士兵,有的甚至更多。她们被洗脑,认为这是“为国奉献”,爹妈丈夫还觉得脸上有光。比如1943年,一个大阪的年轻女孩主动报名,父亲送她走时说:“你这是为天皇尽忠。”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把人的尊严踩得粉碎。那些女人身体垮了,精神也崩溃了,可在当时,没人觉得不对。到了1945年,战争快输了,日本本土被炸得稀巴烂。美国空袭前扔传单警告,可不少女人不信也不跑。比如长崎,一个叫美佐子的母亲,硬是不让丈夫带孩子撤离,说“逃跑是耻辱”。结果8月9日原子弹落下来,她和全家都没了。这种事在广岛也一样,女人撕传单、拦家人,宁可死也要“忠于帝国”。这种疯狂,已经不是正常人能理解的了。这些女人为什么这么疯?根子在军国主义的教育和宣传。学校从小教她们男人要当兵,女人要支持,连课本里都有“为国牺牲光荣”的故事。政府还搞了“国防妇人会”,让女人干活、捐钱、送男人上战场,不听话就是“卖国贼”。宣传把战争美化成神圣的事,女人被逼着相信,只有牺牲才有价值。社会压力也大,邻里盯着你,丈夫不上战场,全家都被骂“懦夫”。这种环境下,女人不疯才怪。这对日本影响有多大?战争毁了无数家庭,女人尤其惨。死了丈夫的,一个人拉扯孩子,穷得叮当响。做过慰安妇的,回来被嫌弃,连嫁人都难。战后统计,几十万女人因为战争成了寡妇,还有几万慰安妇被遗忘,连个道歉都没等到。日本社会后来反思,承认军国主义把人变成了工具,可那时候说啥都晚了。历史学家说,这段疯狂是日本的耻辱,女人不是英雄,是受害者,也是帮凶。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时,有人说:“原子弹下没无辜的。”这话听着刺耳,但想想当时全民狂热,也不是没道理。日本女人被洗脑得太深,主动跳进战争的火坑,烧了自己也烧了别人。今天看这段历史,不是为了骂人,而是提醒大家,极端思想能把人变成啥样。那些女人的故事,没留在英雄榜上,却成了历史的警钟。
都是家居行业的巨头。都在50多岁年富力强的年龄,一个月内两个人选择了跳楼自杀

都是家居行业的巨头。都在50多岁年富力强的年龄,一个月内两个人选择了跳楼自杀

都是家居行业的巨头。都在50多岁年富力强的年龄,一个月内两个人选择了跳楼自杀。一个是广州亮家居的创始人,一个是居然之家的董事长。采取如此极端方式结束生命,肯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但是最直接的猜测就是企业经营遇见了困境,已经无法解决,无力回天。这或许是当下很多企业的缩影。
居然之家老板汪林朋自杀身亡,这是近一周内第二个家居行业自杀的大佬。前几天广东靓家

居然之家老板汪林朋自杀身亡,这是近一周内第二个家居行业自杀的大佬。前几天广东靓家

居然之家老板汪林朋自杀身亡,这是近一周内第二个家居行业自杀的大佬。前几天广东靓家居老板跳楼,同样都是百亿身家,汪林鹏的居然之家还是国内最大的家居卖场。百亿身家的老板,说想不开就自杀了,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所有看似的偶然,背后都是必然。汪林鹏自杀的原因,大概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已被地方调查,今年4月就被武汉监察委盯上,自杀5天前刚被解除留置。不是没事了,而是责令侯查,随时可能出事。第二,整个家居建材行业崩盘,居然之家近两年的业绩惨不忍睹,巨大的心理落差难以承受。第三,眼见公司高位坠落,自己缺陷无能为力,内心抱有巨大的羞耻感和挫败感。应该说,这年头能以死谢罪的老板,还是有责任心和道德底线的。不像许皮带,欠了2万多亿,还技术性离婚想方设法的转移资产,良心早就喂了狗。
看哭了!陕西西安,一14岁少女独自坐在33层楼顶,双腿悬在半空想要轻生,在高温天

看哭了!陕西西安,一14岁少女独自坐在33层楼顶,双腿悬在半空想要轻生,在高温天

看哭了!陕西西安,一14岁少女独自坐在33层楼顶,双腿悬在半空想要轻生,在高温天气下,女孩的体力也渐渐不支,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紧急时刻,有位“蓝姐姐”挺身而出,1小时暖心劝回!西安33层楼顶边缘坐着个穿校服的身影,14岁少女双腿悬空,脚下是沉睡的城市。汗水浸透她的校服,身体在高温中微微晃动,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后一秒。有人发现了这惊魂一幕,报警电话接通的一瞬,救援倒计时开始。消防车和警车打破凌晨寂静,蓝红灯光在楼下无声旋转,顶楼气氛却凝固如冰。消防员和民警屏住呼吸靠近,生怕一丝声响惊动悬在生死边缘的女孩。劝说声在空旷楼顶飘荡,女孩始终沉默,像一尊拒绝融化的冰雕。时间无情流逝,太阳越爬越高,高温炙烤着楼顶的水泥。女孩体力肉眼可见地消耗,每一次微小的晃动都让楼下的人心头一紧。僵局之中,一个身影站了出来。她也是一身救援服,但步伐更轻缓。女消防员没有贸然伸手,而是隔着一段距离,慢慢坐了下来。没有居高临下的质问,只有一句平实的关心,像朋友间随意的问候,女孩的肩膀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女消防员捕捉到了这细微变化。她继续用最平常的语气,聊起凌晨的风,聊起远处渐渐苏醒的街景,甚至聊起自己训练后的疲惫。没有大道理,没有空洞的安慰,只有持续不断的、温和的声音流淌在两人之间。女孩紧绷的肩膀渐渐松弛,攥紧的手指慢慢松开。她眼神中的空洞,被一点点涌出的泪水填满。一个多小时的煎熬后,她终于崩溃大哭:“我太累了,没人听我说……”这一刻,楼顶所有悬着的心才敢稍稍放下。当女孩主动向内侧移动身体,那双有力的、训练有素的手稳稳接住了她。消息传开,网络瞬间沸腾。评论区成了复杂情绪的宣泄口:“那身蓝色制服靠近时,我眼泪刷就下来了,她给了女孩最需要的安全感!”“一个多小时顶着高温和心理高压,消防姐姐太不容易了。”“孩子得压了多少委屈才走这一步?家长长点心吧!”“学校心理课别走形式,这种绝望不该由孩子独自扛。”人们感动于“蓝姐姐”的温柔与专业,更揪心于那悬空的14岁身影背后深埋的无声压力。救援结束,真正的反思才刚刚开始。这60分钟的生死拉锯,是一个少女对理解与倾听的绝望呼救。她的泪水砸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也砸在每一个关心下一代心灵健康的人心上。“蓝姐姐”的胜利不是终点。下一次绝望的身影出现在高处前,我们能否织就一张更牢固的安全网?当孩子沉默时,我们能否真正听懂那些未出口的呐喊?社会的温度,不止体现在千钧一发的托举,更在于日常里那份不敷衍的耐心。消息来源:人民网7月21日

楼上的马奶奶昨天晚上跳楼自杀了。今天早上出门,有很多人在小区里议论,一打听才知

楼上的马奶奶昨天晚上跳楼自杀了。今天早上出门,有很多人在小区里议论,一打听才知道小区里的马奶奶昨天晚上自杀了。马奶奶今年92岁,平时见到她都是和颜悦色的,坐在楼头凉快的时候也不多说话,只是笑眯眯的坐在那儿。我听别人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很好脾气,从来不与别人有纷争。马奶奶有三个儿子,轮着赡养老人。三个儿子也都很孝顺,每到月初,大儿子就会准时来接她去自家住,月底再由二儿子接走,小儿子家离得最近,隔三差五就拎着水果来看她,小区里谁见了都夸:“马奶奶好福气,儿子们没白养。”可谁也没注意,马奶奶最近总在楼头坐很久。上周我加班晚归,看见她独自坐在石凳上,手里攥着块褪色的手帕,月光照在她脸上,皱纹里藏着说不出的落寞。“奶奶怎么还不睡?”我走过去打招呼,她颤巍巍地抬起头:“等你张爷爷呢,他说今晚回来。”我心里咯噔一下——张爷爷去世都五年了。葬礼那天,三个儿子红着眼圈给吊唁的人鞠躬,大儿子哽咽着说:“妈前阵子还说想吃桂花糕,我这就去买,谁知道……”二儿子蹲在地上抹眼泪:“昨天轮到我接她,进门就看见她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跟我说‘你们都忙,别总惦记我’,我以为她是心疼我们……”小儿子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本泛黄的相册。最上面那张黑白照片里,年轻的马奶奶穿着布拉吉,挽着张爷爷的胳膊,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这是妈昨天偷偷塞给我的,”小儿子的声音发颤,“她说‘等我走了,把这个给你哥俩看看,咱妈年轻时候也快活过’。”邻居李婶抹着眼泪说,前几天看见马奶奶在超市里徘徊,对着货架上的老年机发呆。“我问她想买啥,她说想给儿子们打电话,又怕他们在开会。”李婶叹了口气,“你说这老太太,自己攒了钱舍不得花,给孙子发红包时眼睛都不眨,到最后连个电话都不敢打。”整理遗物时,大儿子在衣柜最底层发现个铁皮盒。里面没有金银首饰,只有一沓沓药盒——全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生产日期最早的,距今已有三年。“我们以为她只是记性差,原来她一直在自己扛着。”二儿子捧着药盒,手抖得厉害,“上个月她摔了一跤,我们还怪她不小心,根本没问她疼不疼。”小区的保洁阿姨突然想起件事:“前阵子马奶奶总给我塞饼干,说‘姑娘你辛苦’,有次我看见她对着张爷爷的遗像说话,说‘老头子,我不想麻烦孩子们了’。”这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原来那些看似平和的笑容里,藏着多少说不出口的孤单。葬礼后的第三天,三个儿子在马奶奶常坐的石凳旁,种了棵桂花树。大儿子说:“妈最爱桂花的香味,以后开花了,远远就能闻见。”二儿子给石凳刷了层新漆,小儿子在旁边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常回家看看,别让等待变成遗憾。”没过多久,小区里多了支“银发陪伴队”。退休的老人们互相照应,谁家子女忙,就帮着买菜送饭;晚上组织在广场上聊天,怕独居老人在家孤单。有次我路过广场,看见李婶正教几个老太太用智能手机视频:“看,这样就能跟你闺女说话,还能看见重孙子呢。”秋天桂花盛开时,马奶奶的三个儿子又来了。他们带着各自的孩子,在树下摆了桌简单的饭菜,大儿子给空着的座位倒了杯酒:“妈,您看,孩子们都来看您了,您教我的红烧肉,他们都说比饭馆的好吃。”风拂过桂花枝,落了一地细碎的金黄,像极了马奶奶温柔的笑容。其实老人要的从来不多,不是多贵重的礼物,也不是多华丽的房子,而是一句真心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是知道自己即使老了、病了,也依然被惦记着。就像木牌背面新刻的字:“所谓孝顺,不只是给吃给穿,更是让她知道,你心里始终有个位置,留着她。”如今那棵桂花树越长越茂盛,傍晚总能看见老人们坐在石凳上聊天,孩子们在树下追逐打闹。偶尔有晚归的年轻人路过,闻到桂花香,总会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爸,妈,明天我回家吃饭。”对此您怎么看呢?